《悬崖村》是一部聚焦“三区三州”深度贫困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。
作品真实记录了全国第一的彝族聚居区、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、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 “悬崖村”(阿土勒尔村)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,生动讲述了彝族同胞从悬崖村上打造幸福生活的故事。
“读书成才”在阿土勒尔村是个运气活儿。
早些年,深山里的人们并不十分清楚读了书到底能干嘛,直到1984年,村里出了第一位大专生,人们才明白读书是有用的,考上大专毕业后能吃猪肉和大米饭。
这两样食物,便是阿土勒尔村的人们对“领工资的人”最初的概念。
为什么不修路?为什么不换个校址?为什么不继续招聘老师?
这些问题的答案您大概已经猜到了,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“穷”字。阿土勒尔村的穷不单是物质上的,更有精神上的。
后来,县委开会,讨论阿土勒尔村修路问题的时候,全县没有一家建筑公司愿意承包,气得负责城乡规划建设的局长马格日火冒三丈,大骂县里的企业没良心。 几经辗转,他们找到了重庆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袁玉卿。 袁总工谦和而谨慎,跟着他们爬上悬崖村后,没有发布任何意见,客客气气地走了。 凉州政府出面再次请他来指导,他还是不肯发表意见,因为风险实在太大,他要为提出的意见负起责任。 最后,袁玉卿被马格日和阿吾木牛磨得不行了,才松口说,你们预算有限,环境有限,比起考虑修路,不如搭钢架做钢梯。 一方面可以解决村民出行的安全问题,另一方面,等以后进一步搞旅游开发,重加天梯,这些钢材也不会被浪费。 有了大方向,接下来的工作就好推进了。 村民们都自发自觉地主动背送钢材,在最陡峭的地方用一根绳子吊住自己完成打孔工作…… 三个月后,由1500多根钢管、6000多个扣件修建起来的钢梯成功屹立在了“悬崖村”的村民面前。 从前需要一个半小时多的攀登之路,现在至少可以节约半个小时,而且好走又安全。 ……